2022年5月 – 2023年1月
WOLFGANG PETRICK
回顾展
„每件伟大而美丽的作品,都来自于不曾畏缩于黑暗中的第一瞥凝视。”
1958-2022 年间作品展
Arne Rauternberg开幕致辞
当下与忧患叙
– 走近Wolfgang Petrick的作品 –
下载PDF文件 (德语版, 38KB)
Wolfgang Petrick ,1939 年出生于柏林。彼时,各种充斥着扭曲、变形和蒙太奇的创作手法,该如何被结构化和归类?且在大流行病、战争和原材料短缺等生命备受威胁时代,这些创作又有多大意义?
WAI本次的展出,是首次尝试对这位“非凡的”德国战后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大规模回顾。Wolfgang Petrick显然对美国大都市纽约有着明显的偏好,本次展览展出了其各个阶段的绘画、素描、印刷品、物件、雕塑和装置等作品。
收藏家Rik Reinking 的藏品中,汇集了Wolfgang Petrick 60多年的作品,本次展览展示了这位艺术家自50 年代后期到如今的作品发展历程。作为收藏家,Rik Reinking痴迷于Petrick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意象,也追溯着Petrick的创作动力。如同轮回一般,本次展览将使观者再次看到自己,如同置身于陌生的、被孤立束缚和怪诞重复的历史之间、被抛入时间洪流的一个社会存在。
Wolfgang Petrick于 50 年代后期,在致力于包豪斯、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手势主义和 非主流艺术的学习氛围中开始了他的艺术之路。
早在 1964 年,Petrick 就和KH Hödicke 以及Markus Lüpertz 等艺术家一起创立了第一家制作人画廊 : Großgörschen 35。
与当时流行趋势逆向而行的是,他与 Hans-Jürgen Diehl、Joachim Schmettau 以及 Peter Sorge 等艺术家在批判现实主义的背景下发展了“观点”组织,目的是应对狭隘的思想和战后德国社会的束缚。
70年代末期,他突破了自我,而这并不是他作品风格的最后一次突破。“突破”,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也成为了Petrick作品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成不变”。
Petrick曾说,他的关注点是可以“向观展者展示变化”。他想创造出诗意的、但非耗品、非享乐类的图像和装置。时至今日,他仍然好奇心不减,带着巨大的创作动力,继续向世界展示着他不断自我突破的视觉世界。
他的创作,整体都指向了近代社会暴露出的极端动荡和错位,因为,“Petrick画作中的城市、建筑、日常物品和神话人物,都暴露在离心的、撕裂的力量之下”。(Harald Falckenberg博士)
* John Ruskin
2022年9月至10月
THE ART OF TRENDING
席卷全德的洪流艺术
从史前艺术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再到班克西的抛花人,艺术总是以它独特的方式体现着它被铸就的瞬间。
巴勃罗·毕加索曾说:“不存在于当下的艺术是永远不会存在的。” 而“洪流艺术”展,完美地捕捉到了这个点。通过使用Dall-e 2,这个最当下的验证模式,我们探索了艺术与否的界限:人工智能系统自通过自然语言的表达,生成唯一的图像,从而形成实时艺术。
实时艺术作品曾于2022年9月19日起展出。 我们也曾通过社交媒体以及遍布德国各地的广告牌展示过它们。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诸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气候灾难、抗议游行、新的体育记录、传奇落幕、政治冲突、匿名人出现、科学创新、迪士尼范式转移等非凡的事件和话题......
2021年1月 – 2022年1月
TERENCE, TIM & TRIER
本次展览以三人合一、三大主题 ── “生、死、人性”为中心进行。“是为人类“ 作为该三大问题的终极缩减话题,将赋予每个人不同的意义。
加拿大华人艺术家Terence Koh通过自我夸张的方式,将其生活完全艺术化。他追随术家Beuys、Byars 以及Warhol的艺术风格,在自我矛盾中,不断地重塑自我、描绘自我,并以此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他祭仪般的仪式、充满神秘的行为艺术,皆基于博大的世界文化,在重/出生与死亡之间摇摆并营造出永恒之感。其在WAI自2003年至2013年展出过的作品、雕塑以及行为艺术表演的痕迹,连同他寻求自我内心与世界的平静,与死亡、疯狂和自我挥霍一起,作为介质,带给观展人深刻的观展体验。
Tim代表着“生”。
由比利时概念艺术家Wim Delvoye在其后背所创作的纹身,展示着世界各宗教你中有我的象征意义,作为“活着的艺术品”,它是世界艺术史的一部分。种种信息和痕迹向我们证明着,在过去的冬天里,Tim曾经在WAI逗留长达6个月之久。他暂时的缺席,是本次展览的一部分。
Lars von Triers的装置艺术作品,也曾出现在他的电影《此房是我造》(2018) 里,它以连环杀手的视角阐明死亡的意义,并与但丁的《神曲》联系在一起,将自己视为通往地狱的大门,永远矗立在展厅里。
该作品不作为常规导览的一部分,只在观者发出单独请求时可见。
2019年9月 – 2020年12月
REINKING藏品系列 01
DIMITRIS TZAMOURANIS, GRETA RAUER, PIA STADTBÄUMER
WAI画廊首次将Reinking藏品系列集体展出。16间展室和一间大型展厅里,当代艺术、现代艺术以及来自世界各国本土的艺术品,百家齐放,共同探讨着人类的疑问。
参展艺术家
Eva Aeppli, Fernández Arman, Mary Baumeister, Banksy, Herbert Baglione, Werner Berges, Joseph Beuys, Blu, Olaf Breuning, Baldur Burwitz, Michael Buthe, James Lee Byars, César, Christo, DAIM / Mirko Reisser, Madeleine Dietz, Peter Doig, Brad Downey, Francois Dufrene, Jimmie Durham, Reinhard Drenkhahn, Henrik Eiben, Robert Filliou, Urs Frei, Gregor Gaida, Gelitin, Os Gêmeos, Ludwig Gosewitz, Damien Hirst, General Idea, Mark Jenkins, Allen Jones, Joe Jones, Horst Egon Kalinowski, Izumi Kato, Kaws, Edward & Nancy Reddin Kienholz, Imi Knoebel, Wulf Kirschner, Terence Koh, Magda Krawcewicz, Barbara Kruger, Abigail Lane, Seok Lee, Mader, Daniel Man, Mathieu Mercier, Mariko Mori, Nunca, Hermann Nitsch, Cady Noland, OBEY / Shepard Fairey, Manuel Ocampo, C.O. Paeffgen, Wolfgang Petrick, Heinz-Günter Prager, Richard Prince, Jon Pylypchuk, Arne Rautenberg, Rolf Rose, Dieter Roth, Takako Saito, Michael Schmeichel, Werner Schreib, Patrick Sellmann, Roman Signer, Dirk Skreber, Daniel Spoerri, Pia Stadtbäumer, Swoon, Jean Tinguely, Dimitris Tzamouranis, Wolf Vostell, Ben Vautier, Johannes Wohnseifer, Hedi Xandt, Herbert Zangs
2022年5月 – 2023年1月
WOLFGANG PETRICK
回顾展
„每件伟大而美丽的作品,都来自于不曾畏缩于黑暗中的第一瞥凝视。”
1958-2022 年间作品展
Wolfgang Petrick ,1939 年出生于柏林。彼时,各种充斥着扭曲、变形和蒙太奇的创作手法,该如何被结构化和归类?且在大流行病、战争和原材料短缺等生命备受威胁时代,这些创作又有多大意义?
WAI本次的展出,是首次尝试对这位“非凡的”德国战后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大规模回顾。Wolfgang Petrick显然对美国大都市纽约有着明显的偏好,本次展览展出了其各个阶段的绘画、素描、印刷品、物件、雕塑和装置等作品。
收藏家Rik Reinking 的藏品中,汇集了Wolfgang Petrick 60多年的作品,本次展览展示了这位艺术家自50 年代后期到如今的作品发展历程。作为收藏家,Rik Reinking痴迷于Petrick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意象,也追溯着Petrick的创作动力。如同轮回一般,本次展览将使观者再次看到自己,如同置身于陌生的、被孤立束缚和怪诞重复的历史之间、被抛入时间洪流的一个社会存在。
Wolfgang Petrick于 50 年代后期,在致力于包豪斯、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手势主义和 非主流艺术的学习氛围中开始了他的艺术之路。
早在 1964 年,Petrick 就和KH Hödicke 以及Markus Lüpertz 等艺术家一起创立了第一家制作人画廊 : Großgörschen 35。
与当时流行趋势逆向而行的是,他与 Hans-Jürgen Diehl、Joachim Schmettau 以及 Peter Sorge 等艺术家在批判现实主义的背景下发展了“观点”组织,目的是应对狭隘的思想和战后德国社会的束缚。
70年代末期,他突破了自我,而这并不是他作品风格的最后一次突破。“突破”,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也成为了Petrick作品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成不变”。
Petrick曾说,他的关注点是可以“向观展者展示变化”。他想创造出诗意的、但非耗品、非享乐类的图像和装置。时至今日,他仍然好奇心不减,带着巨大的创作动力,继续向世界展示着他不断自我突破的视觉世界。
他的创作,整体都指向了近代社会暴露出的极端动荡和错位,因为,“Petrick画作中的城市、建筑、日常物品和神话人物,都暴露在离心的、撕裂的力量之下”。(Harald Falckenberg博士)
* John Ruskin
Arne Rauternberg开幕致辞
当下与忧患叙
– 走近Wolfgang Petrick的作品 –
下载PDF文件 (德语版, 38KB)
2022年9月至10月
THE ART OF TRENDING
从史前艺术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再到班克西的抛花人,艺术总是以它独特的方式体现着它被铸就的瞬间。
巴勃罗·毕加索曾说:“不存在于当下的艺术是永远不会存在的。” 而“洪流艺术”展,完美地捕捉到了这个点。通过使用Dall-e 2,这个最当下的验证模式,我们探索了艺术与否的界限:人工智能系统自通过自然语言的表达,生成唯一的图像,从而形成实时艺术。
实时艺术作品曾于2022年9月19日起展出。 我们也曾通过社交媒体以及遍布德国各地的广告牌展示过它们。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诸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气候灾难、抗议游行、新的体育记录、传奇落幕、政治冲突、匿名人出现、科学创新、迪士尼范式转移等非凡的事件和话题......
席卷全德的洪流艺术
2021年1月 – 2022年1月
TERENCE, TIM & TRIER
本次展览以三人合一、三大主题 ── “生、死、人性”为中心进行。“是为人类“ 作为该三大问题的终极缩减话题,将赋予每个人不同的意义。
加拿大华人艺术家Terence Koh通过自我夸张的方式,将其生活完全艺术化。他追随术家Beuys、Byars 以及Warhol的艺术风格,在自我矛盾中,不断地重塑自我、描绘自我,并以此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他祭仪般的仪式、充满神秘的行为艺术,皆基于博大的世界文化,在重/出生与死亡之间摇摆并营造出永恒之感。其在WAI自2003年至2013年展出过的作品、雕塑以及行为艺术表演的痕迹,连同他寻求自我内心与世界的平静,与死亡、疯狂和自我挥霍一起,作为介质,带给观展人深刻的观展体验。
Tim代表着“生”。
由比利时概念艺术家Wim Delvoye在其后背所创作的纹身,展示着世界各宗教你中有我的象征意义,作为“活着的艺术品”,它是世界艺术史的一部分。种种信息和痕迹向我们证明着,在过去的冬天里,Tim曾经在WAI逗留长达6个月之久。他暂时的缺席,是本次展览的一部分。
Lars von Triers的装置艺术作品,也曾出现在他的电影《此房是我造》(2018) 里,它以连环杀手的视角阐明死亡的意义,并与但丁的《神曲》联系在一起,将自己视为通往地狱的大门,永远矗立在展厅里。
该作品不作为常规导览的一部分,只在观者发出单独请求时可见。
2019年9月 – 2020年12月
REINKING藏品系列 01
DIMITRIS TZAMOURANIS, GRETA RAUER, PIA STADTBÄUMER
WAI画廊首次将Reinking藏品系列集体展出。16间展室和一间大型展厅里,当代艺术、现代艺术以及来自世界各国本土的艺术品,百家齐放,共同探讨着人类的疑问。
参展艺术家
Eva Aeppli, Fernández Arman, Mary Baumeister, Banksy, Herbert Baglione, Werner Berges, Joseph Beuys, Blu, Olaf Breuning, Baldur Burwitz, Michael Buthe, James Lee Byars, César, Christo, DAIM / Mirko Reisser, Madeleine Dietz, Peter Doig, Brad Downey, Francois Dufrene, Jimmie Durham, Reinhard Drenkhahn, Henrik Eiben, Robert Filliou, Urs Frei, Gregor Gaida, Gelitin, Os Gêmeos, Ludwig Gosewitz, Damien Hirst, General Idea, Mark Jenkins, Allen Jones, Joe Jones, Horst Egon Kalinowski, Izumi Kato, Kaws, Edward & Nancy Reddin Kienholz, Imi Knoebel, Wulf Kirschner, Terence Koh, Magda Krawcewicz, Barbara Kruger, Abigail Lane, Seok Lee, Mader, Daniel Man, Mathieu Mercier, Mariko Mori, Nunca, Hermann Nitsch, Cady Noland, OBEY / Shepard Fairey, Manuel Ocampo, C.O. Paeffgen, Wolfgang Petrick, Heinz-Günter Prager, Richard Prince, Jon Pylypchuk, Arne Rautenberg, Rolf Rose, Dieter Roth, Takako Saito, Michael Schmeichel, Werner Schreib, Patrick Sellmann, Roman Signer, Dirk Skreber, Daniel Spoerri, Pia Stadtbäumer, Swoon, Jean Tinguely, Dimitris Tzamouranis, Wolf Vostell, Ben Vautier, Johannes Wohnseifer, Hedi Xandt, Herbert Zangs
来Instagram关注我们
WOODS ART INSTITUTE
地址:GOLFSTRASSE 5, 21465 WENTORF near HAMBURG
INFO@WOODSARTINSTITUTE.COM
@woodsartinstitute AUF INSTAGRAM